close
缺鐵性貧血是缺乏鐵質所造成的,血紅素的組成需要鐵質,因此如果缺乏鐵質,血紅素的量就會下降,造成貧血。紅血球由骨髓製造,它的組成中有血紅素,血紅素的功能是會攜帶氧氣,將氧氣送到組織中,食物中含有鐵質,可以分為血基質鐵及非血基質鐵,血基質鐵存在動物性的肉中,含鐵量較多、吸收較容易,如肝臟、牡蠣、貝類、內臟類、瘦肉,而肉類中以紅色越深,含鐵量也愈多。而非血基質鐵存在於植物中,如菠菜、紅豆,這類的鐵質不易吸收,因此吃全素的人,容易有缺鐵性貧血。一旦鐵質吸收後會儲存在肝臟、脾臟、骨髓中,以供製造紅血球。因此鐵質缺乏時,會先用儲存的鐵,當儲存鐵用光了,則血色素就會沒有鐵質可用,這情形不是短期造成的,而是長期缺鐵質後,才會呈現血色素下降。

在正常狀況下身體中也會有正常的鐵流失情況,如女性的月經期間,會有血液的流失,因此鐵質也跟著流失,因此女性可在此期間補充含鐵量高的食物。如果飲食正常,但還是缺鐵,則必須要調查原因,因為有許多原因會造成缺鐵性貧血;如長期慢性出血(如慢性胃出血、胃潰瘍)、女性的月經量過多、長期的溶血性貧血、長期全素飲食者、胃切除的病人、懷孕、或是其他疾病如腫瘤等都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。因此需要醫師的詳細診斷確認,以便對症治療。

缺鐵性貧血因為血色素降低,所以攜氧能力不足,使組織氧氣供應不足,病患會有疲倦、虛弱、暈眩、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、臉色蒼白、缺乏體力、運動耐力降低、免疫力也會下降,所以曉芬才會在運動後昏倒。

一旦確定缺鐵性貧血時,除了治療造成的原因外,那應如何補充鐵質?鐵質可分為二價鐵及三價鐵,其中以二價鐵的吸收最好,食物中大都含三價鐵,因此需要胃酸將三價鐵轉變為二價鐵吸收,所以如果缺乏胃酸,鐵的吸收就會不好,如胃切除的病人。另外也可併用維生素C,可以增加酸度,增加吸收率。

雖然豐富含鐵的食物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,但治療缺鐵性貧血不可只靠飲食,對於嚴重貧血的病人,應由醫師開立鐵劑補充,一般須服用約四到六個月以上。服用鐵劑時必須注意不要與制酸劑(胃藥的一種)、牛奶併服,不可以服用過量的鐵劑,因為身體無法排泄,容易造成鐵中毒、鐵沉積,服用鐵劑時,不可飲茶葉茶,因為含有單寧酸,會與鐵形成複合物而影響鐵質吸收。

此外,市面上的許多鐵劑作成咀嚼錠,因此一定要將此藥品放置好,不要讓小朋友自行取用,以免過量中毒。另外,許多複合性維生素也含有鐵劑,服用時也必須注意不可服用過量。

貧血的成因有許多因素,包括缺鐵性貧血、缺乏維生素B12的貧血、葉酸缺乏的貧血,或一些遺傳疾病的貧血等,因此民眾一但有貧血症狀時,必須經由醫師診斷,切不可自行購買鐵劑服用,以免造成反效果且影響病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光跟著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